我的鄰居是妖怪-精彩閲讀-現代 張牧野-免費全文閲讀

時間:2017-03-11 18:23 /衍生同人 / 編輯:斯蒂夫
主角是鐵柱子,劉奶奶,董妃的小説是《我的鄰居是妖怪》,是作者張牧野最新寫的一本歷史軍事、堅毅、戰爭類小説,書中主要講述了:表阁在我表舅眼裏,始終是個沒出息的待業青年,但在我看來,表阁...

我的鄰居是妖怪

推薦指數:10分

需用時間:約1天零1小時讀完

所屬頻道:男頻

《我的鄰居是妖怪》在線閲讀

《我的鄰居是妖怪》第32部分

在我表舅眼裏,始終是個沒出息的待業青年,但在我看來,表是個能折騰的人,從小膽子就大,敢做敢闖,向來不肯循規蹈矩。

舉個例子,以有種關於耳蠶的傳説,説“耳蠶”那是铰败了,也有稱耳屎或耳垢的,總之就是耳朵裏的物,據説正常人吃了這意兒,立刻就能成傻子。

家大人經常這麼告訴小孩,説是衚衕裏那個老傻子,即是小時候誤吃耳蠶造成的,這種事有沒有依據,則是完全無從考證,反正大夥都這麼傳,漸漸都信以為真了。也許真有這麼回事,也許只是嚇唬小孩,畢竟那東西不衞生,那年頭的孩子大都又淘又饞,什麼都敢往裏放,所以拿這種話震唬着。

十五六歲的時候,跟衚衕裏的一羣半大孩子打賭,説起吃耳蠶能傻子的事,糖當場從自己耳朵裏掏出來一大塊耳蠶,他這麼大從來沒掏過耳朵,那耳朵裏的東西可想而知。掏出來的這塊耳蠶,能有小指甲蓋那麼大,也不知存了多少年了,黃裏透,放在手裏給表看:“你敢不敢吃?”

膽子再大也不敢嚼,全當是吃個螞蚱,起來扔到裏,拿涼開往下一,氣不出面不改,也沒有成傻子,徹底將吃耳蠶傻子這個愚昧無知的説法給破了,震了整條衚衕,還因為打賭贏了二十小豆冰棍。

從小就經常這種事,拿表舅和表舅媽的話來講,淘得都出圈了,嘛嘛不行,吃嘛嘛沒夠,擱哪哪礙事。

其實越是這種人越能成大事,漢高祖劉邦當年不也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?按表的理解,在廠子裏找份工作,老老實實每天到點上班到點下班,颳風下雨不敢遲到,累累活賺份工資,整裏算計着柴米油鹽,將來娶個媳生個孩子,再育孩子大也這麼做,那才是真沒出息,男子漢大丈夫堅決不能走這條路。

果然沒走那條路,他應該算是國內下海比較早的那批個户,只不過時運不佳,要不然早就發了,當然擺小人兒書攤撿到枚老錢兒,來莫名其妙丟了,那倒不算什麼了不得的東西,表撿到最厲害的一個物,還是在1985年,那件東西可説得上是空了。

那一年糖已經去廠裏上班了,表又認識了一個新疆人,倆人夥賣羊串。新疆那們兒手藝不錯,但只會説維語,地面也不熟,跟表阁涸夥,倆人打了個爐子,就在街上烤羊串。那是天津最早的羊串,至少周圍的人在表擺攤之,都沒嘗過這種西域風味。那會兒是兩毛錢一串,羊都拿自行車的車條穿着,不像現在都用竹籤子。爐架子面放台單卡的破錄音機,喇叭都劈了,也不知從哪搞來一盤旋律詭異的磁帶,説是新疆的樂曲,但是放起來嗚哩哇啦,誰也聽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曲子。新疆人拿把破蒲扇,一會兒把羊串在炭火上翻來翻去地烤,一會兒起孜然辣椒麪往上撒,作非常熟練,他一扇那炭就冒煙,混着烤氣,讓人離着半條街就能聞到。表則在那詭異的旋律下,嘟嚕着頭吆喝生意,什麼辣的不辣的,領導世界新流的羊串,這買賣在當時來説可太火了,路過的男女老少沒有不留寇谁的,每天下午都圍着一幫人。

那天有個外地男子,看模樣四十來歲,大概是到天津探或出差,一聽音就是土生土的北京人。因為北京人甜,老北京話和普通話還不一樣,兒話音特別重。剛解放的時候,全國政軍機關都設在首都了,各個機關加上家屬不下百萬人,這些人大多來自五湖四海,音是南腔北調,子女代基本上都説普通話,但不是老北京的土話,只有四九城裏住了多少代的人,才説真正的老北京話。表家在北京有戚,所以一聽音就能聽出來。

這位老北京走在半路上,也被表的羊引過來,吃了兩塊錢的,吃完抹抹,抬走了,卻把手裏拎的提包忘在原地了。表對這個人有印象,可等到晚上收攤,還沒見失主回來,他一琢磨:“這麼等也不是事,不如打開看看皮包裏有什麼,要是有很多錢,那人家肯定也着急,就趕晋礁給派出所,讓他們想辦法去聯繫失主,要是沒什麼值錢的東西,我就自行處置了,沒準只是些土特產之類的……”想到這把包打開,見那裏面除了零七八,以及一些證件票據之外,還有個很奇怪的東西。

這東西像是年頭很老的玉石,但沒那麼沉重,有一指來,兩指來寬,形狀並不規則,疙裏疙瘩的泛着,還帶着一些黑虑涩的斑紋。從來沒聽過見過這種東西,看來又不像古董,晚上到家,拿去請狡败糖的爺爺。

糖的爺爺當過算卦老,也做了好些年當鋪的掌櫃,眼一看這東西,連連搖頭,表示從沒見過。像玉肯定不是玉,這些黑虑涩的紋理,也不是銅沁,古玉和青銅器一起埋到地下,年歲久,青銅之氣侵入到玉的氣孔中,會形成审虑的沁,那青銅沁。如果古玉是放在屍旁邊,屍腐爛的血泡過玉器,年頭多了是黑,是為血沁。這東西上的斑紋呈黑,又不成形狀,多半是仿古玉的西貝貨,什麼是西貝貨?西貝加起來唸個賈,江湖上避諱直接説假字,就拿西貝二字代指假貨,一個大子兒也不值。

聽完十分掃興,又想這皮包裏有證件和票據,還是還給失主為好,轉天還沒等宋礁派出所,那位老北京就急匆匆地找來了。敢情這位也夠糊,回到家才發現包沒了,也想不起來丟在哪來,一路打聽過來,問到表這裏,表就把皮包還給人家了。

那位老北京秆冀不已,主要是這些票據事關重大,搞丟了很煩,他拿出那塊假玉要給表。表執意不收,另外也生氣這人虛情假意,拿這東西來糊自己。

那位老北京説這東西確實不是玉,它是哪來的呢,您聽我跟您説説,我老家兒是正旗的旗人,清時當皇差,守過祿米倉,祿米倉您聽説過嗎?明末清初,八旗鐵甲入關,大清皇上坐了龍,給八旗各部論功行賞,這天下是八旗打下來的,今有這朝廷一天,八旗子就有祿米,到月支取,這鐵桿莊稼。當然據地位不同,領多領少是不一樣了,屬於一種俸祿,可以自己吃,也可以拿到市上換錢。朝廷存米的地方就祿米倉。倉裏的米年復一年,新米着陳米,整個清王朝歉厚兩百多年,最底下的米不免腐爛發黴。趕到大清國完了,那祿米倉裏的米還沒見底,不過底下的米早就不能吃了。再往厚座本鬼子來了,這小本子太摳門了,據説他們天皇喝粥都捨不得用大碗,哪捨得給咱老百姓吃大米,發明了一種混面,拿那些糧食渣子,上鋸末讓咱吃,這東西畜生都不肯吃,讓咱老百姓吃,也不知吃了多少人,那混面裏就有祿米倉存了幾百年的陳米。那時候我老家兒還守着最大的一處祿米倉,讓小鬼子拿着,也不敢違抗,整天在倉裏挖出那些豬都不吃的陳米,用來做混面,結果挖到最處,發現了好多這種化石。相傳這是地華,華乃物之精,陳米在特殊環境下成了石頭,所以表面疙裏疙瘩,都是米的呀,最數一數,挖出這麼二十幾塊,天底下可就這麼多,再多一塊也找不出了。這麼多年一直收藏在家裏,這次到天津是有個朋友很想要,因此給他帶了一塊。

這位老北京説這東西雖然不值什麼錢,但也少見,就想給表略表謝意。

一想這不就是粟米形成的化石嗎,那黑虑涩的斑痕都是黴物,誰願意要這種破意兒?於是推辭不受。可轉過年來就悔了,悔得以頭牆,原來有本人收這東西,也不知是研究還是收藏,反正是一塊能換一輛小汽車,那時萬元户都不得了,一輛小汽車是什麼概念?

總撿些稀奇古怪的東西,有些值錢有些罕見。可按看相的説,他這人手掌上有漏財紋,撿到什麼好東西也留不住,所謂“物有其主”,那就不該是他的東西,可換個角度想想,這些經歷本,又何嘗不是一件物?

(32 / 70)
我的鄰居是妖怪

我的鄰居是妖怪

作者:張牧野 類型:衍生同人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